首頁 > 診療項目

診療項目 | 思覺失調症

不是「瘋了」,只是大腦開了特效!

你有沒有想過,假如有一天,你聽到一些別人聽不到的聲音,或是看到一些別人沒注意到的畫面,會是什麼感覺?這其實不是什麼靈異事件,而可能是 思覺失調症 在作祟!
但等等,思覺失調症≠精神錯亂! 它就像是大腦的「程式碼」有點小 bug,讓感官、思考、情緒產生了一些誤會。其實,這並不代表一個人瘋了,更不是電影裡那些誇張的「瘋狂科學家」或「危險人物」。多數思覺失調症的患者,只是需要一點額外的協助來回到現實的軌道上。

思覺失調症是什麼?

簡單來說,這是一種大腦資訊處理出現偏差的狀況,讓一個人難以區分現實與想像。有時候,它會讓人「看到」不存在的東西,或「聽到」一些沒人說過的話,甚至產生一些與現實不太符合的想法。
就像是大腦裝了個 VR 眼鏡,而這副眼鏡的內容並不是別人看到的現實世界。

AD常見症狀

思覺的魔法 vs. 現實的困擾

  • 社交溝通困難

    叫名字沒反應,眼神交流少,不太會用手勢(如指物、揮手)
    比較少分享快樂的事情,不太主動找人互動️
    難以理解他人的感受或表情(不太會「讀空氣」)
  • 語言發展與理解異常

    2 歲還不太說話,或語言發展較慢
    說話方式不太自然,喜歡重複特定句子(如動畫台詞)
    喜歡用特殊方式表達需求,比如拉著大人去拿東西而不開口說
  • 重複性行為 & 特殊興趣

    喜歡重複特定動作,如拍手、轉圈、擺動身體
    迷戀特定興趣,如特定類型的交通工具、數字、某種玩具
    喜歡特定的固定模式,比如每天要按照相同的路線走回家
  • 感官敏感或遲鈍

    對某些聲音、燈光、衣服材質特別敏感(如害怕吹風機聲音)
    可能不喜歡別人碰他,或對痛覺比較遲鈍(摔倒了也沒什麼反應)
誰會得思覺失調症?

答案是——任何人都有可能!

通常發病的年齡介於 15 到 30 歲,有時壓力過大、睡眠不足,或家族中有類似的病史,可能會提高發病機率。

但這不代表「一發病就沒救」,其實,很多人透過治療與支持,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。

該怎麼辦?思覺小劇場該怎麼關掉?

  • 不用害怕,這不是你的錯!

    思覺失調症並不是什麼「人格缺陷」,也不是因為「想太多」。它是一種大腦功能失調,就像手機偶爾會當機一樣,並不是你的問題。
  • 尋求專業幫助

    找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聊聊,他們可以幫助你理解這些經驗,也能透過藥物、心理治療來幫助大腦恢復正常運作。
  • 藥物不等於「被控制」

    很多人聽到「吃藥」就害怕,其實藥物的作用就像是幫助大腦「重新校正」訊息,讓幻覺和妄想的影響降低,不會變成「行屍走肉」。
  • 規律作息很重要!

    熬夜、壓力大、作息亂,可能會讓思覺失調的症狀加重。建立規律的生活方式,就像幫大腦做保養,讓它不容易「過熱當機」。
  • 身邊的支持很重要

    如果你身邊有人正在經歷這些困擾,請記得 「理解,而不是害怕」。多點耐心和關心,可能會對他們帶來很大的幫助。

ASD 不是「缺陷」,
而是不同的天賦!

你知道嗎?很多知名藝術家、作家、音樂家,都曾經有過思覺失調症的經驗,比如 梵谷(Vincent van Gogh)。這並不代表他們瘋了,而是他們的大腦用不同的方式在感知世界。
雖然思覺失調症帶來了一些挑戰,但透過適當的治療和支持,許多患者都能夠過上穩定而充實的生活。
所以,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有這樣的經驗,不要害怕!這不是「瘋了」,只是大腦在開特效,只要找到對的方法,你仍然可以擁有美好的人生!
  • 1
  •  
  • 2
  •  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