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診療項目

診療項目 | 飲食障礙

當食物變成敵人?

你有沒有試過這樣的感覺——站在鏡子前,怎麼看都不滿意自己的身形?或者吃下一口飯後,內心開始充滿罪惡感?有時候,食物應該是讓人開心的東西,卻變成了一種壓力來源,甚至讓人焦慮不安。這可能不是「只是想減肥」,而是飲食障礙(Eating Disorders) 在作怪!
飲食障礙不只是「吃太多」或「吃太少」,它是一種心理健康問題,和「意志力」無關,而是大腦與身體的溝通出了點問題。

飲食障礙的3大類型

  • 厭食症(Anorexia Nervosa)

    「吃東西=變胖=糟糕透頂!」這類型的人會極端控制飲食,甚至餓自己,對體重超級敏感,可能瘦得皮包骨還覺得自己太胖。
  • 暴食症(Bulimia Nervosa)

    「先大吃一頓,再想辦法彌補!」暴食症的人會在短時間內吃下超大量食物(像開無限胃袋模式),但事後會想辦法排空,比如催吐、過度運動、使用瀉藥等。
  • 嗜食症(Binge Eating Disorder)

    和一般的「吃太多」不一樣,這類型的人無法控制自己暴食,但不會像暴食症那樣刻意補償。吃完之後,會有強烈的罪惡感和自責,但還是無法停止這種行為。

飲食障礙不只是「愛漂亮」,
它是種心理困境!

很多人以為這只是「想變瘦」、「愛美」,但其實這背後涉及很多情緒與壓力

  • 完美主義

    覺得自己一定要達到某種身形,才值得被愛。

  • 焦慮、壓力

    透過控制食物來控制人生。

  • 自卑感

    覺得自己不夠好,所以努力「變完美」。

  • 社群媒體影響

    看著IG、抖音上那些「完美身材」,覺得自己怎麼樣都不夠好。

飲食障礙其實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,不是單純的「控制飲食」,而是一種身心俱疲的惡性循環。

這些警訊,看看你中了幾個?

  • 極端節食

    吃得超級少,甚至用各種理由不吃飯。
  • 常常催吐

    或者過度運動來「補償」吃的東西。
  • 對體重異常執著

    每天照鏡子量體重好幾次。
  • 吃東西有罪惡感

    覺得自己不配吃東西。
  • 偷偷暴食

    短時間內吃大量食物,但又很羞於讓別人知道。

如果這些行為已經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,那就該好好關心自己的身心狀況了!

走出飲食障礙的第一步

我們的身心科 & 心理治療團隊提供完整的兒童身心發展評估與介入,包含:

  • 放下「完美身材」的迷思
    IG、抖音上的美照都是經過濾鏡+修圖的,不是真實世界的標準!
  • 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
    你的身體知道你需要多少食物,而不是標準熱量表決定的!
  • 不要害怕求助
    心理師、營養師能幫助你找到健康的飲食方式,不是只有「意志力」能改變一切。
  • 學會愛自己,不只是外表!
    你不需要變成某種特定體型,才能值得愛與尊重!

食物是你的朋友,不是你的敵人!

飲食障礙並不是一種「生活方式」,也不是「任性」或「矯情」,它是一種需要被理解和治療的心理健康問題。你的價值,不是由體重決定的!
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有類似的困擾,請記住——你不需要獨自面對! 找人聊聊,尋求幫助,慢慢找回與食物的和平關係,你值得擁有健康又快樂的生活!
  • 1
  •  
  • 2
  •  
TOP